張大同1 楊肖娥2 王樟連3 鄭振NFDC21 王海明1 李廷強2 馮英2 沈瑾1 王蕓3
(1.杭州市第三醫院,中國杭州 310002; 2.浙江大學; 3.浙江中醫藥大學)
目的:研發電化學針灸針具,求證針刺穴位組織的針具主體微量元素的相關元素含量的變化。
方法:(1)申請電化學針灸針具專利:根據電化學原理設計,將刺入機體的普通毫針或皮內針,選用不同(或相同)金屬或合金材料制成有相互連體、連通(可導電)針柄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或不相同形態)的針尖針身共同組成的毫針或皮內針的電化學針灸針具專利技術。并將該項技術按相關專利法規、程序的要求申請發明專利。(2)針刺穴位組織的鉻、鎳、鐵元素含量變化研究:實驗兔15只,采用3%戊巴比妥,按1 mL/kg麻醉。每只兔的左側環跳穴區(A組)、臂臑穴區(B組)為實驗組,兔右側環跳穴區(C組),臂臑穴區(D組)為對照組。將20枚針灸針分成兩組,每組10枚,分別刺入A組和B組的穴位組織內,其中A組的10枚針用電針儀,連續波、頻率80 Hz、波寬2 ms、強度以組織隨頻微抖為度,通電5 h;B組刺入的10枚針不運針留針5 h,每組針刺范圍在15 mm2內;5 h后靜脈注入50 mL空氣將兔處死,再對A、B、C、D四組的相應組織分別取1 g樣本,然后用ICP-MS等離子體質譜儀分析60個(每點15個)樣本的鉻、鎳、鐵元素含量。數據采用t檢驗處理,P<0.05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1)《一種電化學針灸毫針及皮內針的多頭表面特性差異裝置》表明專利初審合格已發表公開。(2)實驗組(針刺組與電針組)的鉻、鎳、鐵元素含量全部都大幅升高,與對照組比較,P<0.001差異有極顯著意義。
結論:經電針穴位組織中(與針具主體關聯)的鉻、鎳、鐵元素含量大幅增加。雖然實驗所用電針儀的雙向交變脈沖電流在均質的導體中一般不會使針體損失較多的電子而產生腐蝕,但是在具有大量腐蝕性生物物質的電解質溶液中,電場環境、生化環境復雜多變,腐蝕性物質將有可能吸收針體大量電子、離子,并使該穴位組織中相應的元素含量大幅度增加;而留針實驗組相應元素含量大幅增加,應該與此有關;該事實也完全符合電化學腐蝕原電池原理(腐蝕原電池的陰極過程和微電池陽極反應的陽極過程)。因此電化學針灸針具專利申請與針刺穴位組織具有增加相關針具主體微量元素效應的研究,均展示了針刺穴位組織的科學意義與發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