撳針是久留針的一種發展。針埋入皮下后,可產生持續而穩定的刺激,不斷地促進經絡氣血的有序運行,激發人體正氣,從而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杰介紹一下撳針在治療一些疾病時需要注意什么東西?
撳針,又稱為撳釘型皮內針,是臨床皮內針的常見類型。皮內針刺法又稱“埋針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針具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皮內或皮下,進行較長時間埋藏的一種方法,與古代的“靜以久留”意義相似,其作用是給皮部以微弱而較長時間的刺激,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近年來,撳針療法在骨科臨床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慢性積累性勞損等方面多有報道,我們在臨床應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積累了一定經驗。
撳針治療各類痛癥或不適癥(含各類急慢性退行性病癥及軟組織綜合癥)的穴位埋針治療有明顯的優勢,其方法與治療法則要點有:①先抓住痛癥不適區或活動受限區的主要矛盾點(疾病陽性點、阿是穴)埋入1~3針;②再讓患者活動該不適區域或活動受限區,尋找該患區的次要矛盾點(陽性點、阿是穴)并補埋1~2針;③其后再反復活動、尋找該患區的再次要級的矛盾點(陽性點、阿是穴)、再補埋,當所埋針已覆蓋大部分主要、次要矛盾點時(一般輕度患者需埋3~5針,較重患者需10針左右)90%以上的患者癥狀即刻就能緩解、60%以上患者癥狀即刻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④對較長時間患疼痛病癥的治療需要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持續埋針過程(每療程10次),一般2~3天換針一次(膠布易過敏患者視過敏時間確定埋針時間、而膠布不易過敏者可予以3~5天更換埋針);⑤第二次埋針(除有新的阿是穴需增埋外)則可將上述穴位向下移動0.5寸、第三次埋針(除有新的阿是穴需增埋外)又向上移動0.5寸、……如此反復進行持續治療完成療程。
撳針療法簡便、價廉、安全、有效,該療法十分適宜在社區臨床推廣,并且民眾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自己選穴治療,解決常見疾病與癥狀,有可能成為艾灸、刮痧、拔罐之外的又一項大眾化的保健技術。希望小編今天介紹的內容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