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撳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撳針能治療很多疾病,如關節炎、頸椎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撳針的作用機理是什么,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撳針的作用機理。
針刺原始效應是電化學效應(撳針刺入體內就會產生微電流、從而改變局部的電位差;同時刺入體內的撳針會腐蝕、并釋放出微量元素、從而改變局部的濃度差),實質上針刺即時的主體療效是由電化學效應產生的,即針刺入體內后由于改變了局部穴位的電位差、濃度差繼而影響改變了相應的神經以及組織從而產生了療效。
撳針使用時需要外壓,而外壓的壓力會使受壓區的壓覺神經細胞興奮,從而形成了有壓力感受的壓覺屏蔽區,使人體無法感受到撳針刺入人體的感覺。
撳針的針體直徑一般為0.2mm-0.25mm、針長僅為1.2mm-2mm,大多數不會直接刺及痛覺神經末梢,故不會產生痛覺神經興奮痛覺,也不會刺及內臟和深部組織,所以治療時特別安全。
因皮下的神經及毛細血管極其豐富是針刺產生最佳電化學效應的部位,所以皮部穴位是針刺療效的最佳部位,而經電化學處理的針又具有高效電化學作用。
由于撳針埋針作用時間長,并且在埋針時隨著運動又增加了機體局部的自身協調、增加了血循修復,因此能長時間大大增加了針刺對穴位的治療作用,從而使其能收到長時間持續的極佳療效。
以上是關于撳針的作用機理,希望大家能夠了解。